close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情報的搜尋可說是垂手可得,關鍵字一打一脫拉庫的資訊盡在眼前,然而生活缺乏了找出"關鍵字"這個動能,即便擁有豐富的網路、甚至是週邊的人力資源也形同虛設,依舊改變不了停頓的人生。

前陣子在電梯巧遇一位不同樓層的同事,看到我慚愧的面容,簡單寒喧了一下,離去前對方丟了一句話送給我:「要記得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這再簡單不過的一句話卻在我心中迴盪不已。

雖然身為一個再渺小不過的小職員(不是小澤圓哦…離題了,但我想這比較有吸睛指數@@),但長期工作壓力累積下來讓我的情緒好像一條阻塞的水管,隨時間流逝快爆開來了,這裏面包含了負面的情緒,無法排解的壓力,使我的工作情緒低落,連離開公司的私人空間、和家人相處的生活都被深深影響,嚴重失去生活原有的平衡,因為我把所有壓力和不開心的情緒化作一臉"屎面"面對生命中我最愛的人,回頭看這樣對家人真的是很不公平(姑且不論他們會不會覺得我的屎面呈現另一種不同的美感),但很慶幸的現在這個moment,我有所沉澱,除了先前家人、朋友的陪伴、開導、鼓勵,我想資深演員"王琄"近二個小時的演講分享更無疑是為我的心靈注入一劑強心針。

沒有任何表演課程學習的經驗,只是踫巧報了名臨時有事無法前往的小文學姐推薦下因緣際會參加了這場「人生舞台的魔幻時刻」講座,因為先前她看了舞台劇-「八月在我家」,深受感動而滿心期盼且付費報名了劇中主要演員「王琄」的這場演講,學姐把參與的資格轉讓給我,也請我不要有任何壓力下,單純的去感受就好,於是乎我真的抱著"賺丟呀",毫無壓力的心情來到中廣,還意外地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於是乎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分享講座上的一些發人省思的語錄和心得,若能因此引發額外的共鳴,那更是一份珍貴的寶藏。

說也慚愧,我對資深演員「王琄」完全是莫知秧,人家可是拿過二座金鐘獎肯定的,不過現在認識也不遲,離開校園多年的我,在台下就像個認真做筆記的學生,深怕離開了短短2小時的講座之後,深刻的記憶會隨時間沖淡,甚至稀釋了對心靈的影響,果然一回家我就真的忘了有五成之多,幸好筆記攤開來還有些東西,才有辦法完成這個分享。

回歸講座的本體

王琄  

一開場,王琄老師就先開誠佈公地介紹她自己,她說從小她就是一個以旁觀者自居的個體,常常看著和自己同齡的小孩在玩玩具,她從旁觀看常有著這有什麼好玩的OS迴盪,當時年紀小總覺得自己講的話別人都聽不懂,也常感覺到自己不被了解,有著莫名的孤獨感,因此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喜歡和自己對話,長大後雖然是戲劇科班出身,但從未想過要當演員,準備畢業論文的時候跑去詢問指導老師,指導老師回她一句:「寫什麼論文,去演戲」,她糊里糊塗地接觸、進入這個行業,先是大螢幕電影的演出接著再橫向走入舞台劇、電視相關領域。

她大都只是針對校園內的學生做演講居多,很少其它公開的演講,因此她也表明這2小時的演講她不希望是她唱獨角戲,能有一些互動,在她開朗幽默的講說及活靈活現的分享,與現場的觀眾幾近零距離的心靈交流,用輕鬆態度面對生命不同時期給予自己的困境,句句分享都是切身領悟出來的人生哲學。

她提到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禮讓"性格強烈的人,走路遇到迎面而來的人,她會先自己閃邊(說到這兒讓我也對號入座,因為我也是這類型的人),吃東西挾菜、或是選禮物她永遠都不介意自己是最後一個,當撿剩的那個人,長大後她才領悟到她總把自己放在最後,喜歡服務別人的原因其實是來自於她不擅於溝通,因為不會吵架且缺乏溝通的能力因此害怕衝突發生,畢竟那是自己無力招架的部份,為自己發聲竟成了一件奢求的事,這樣成長過來,她也一直以為自己是沒有脾氣的人,真到大學時期某天,她在返家的過程遇到一堆"一把火"的事情,她才猛然發現原來女性的憤怒在她身上是存在的。儘管如此,她還是直到去年才做了一件為自己發聲,把自己放在別人的前面,讓她覺得自己終於做了不一樣的事,因為她過往常常為了工作而推掉一些生活上的邀約,她的好友約她去倫敦看戲多年了,就在去年她終於放了自己十多天的假,勇於跟製作單位說這十天腳本不要寫她,因為她不在台灣,就算寫了她就是不會出現的。

那十多天在倫敦她過的很悠閒自在,看畫、看戲,在倫敦街頭散步散著突然找到了自我,她發現了原來這個Moment就是最真實的她,雖然無所事事但毫無罪惡感。

突然發現自己是誰,這聽來很抽象,誰不知道自己是誰呀?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這社會上為了迎合週遭的人事物,難免會迷失,或是包裝自己,反而讓那個內心最真實的自己給綑綁了起來,因此就在她找到自我的定位之後,非常放鬆地在倫敦的戶外草皮上呼呼大睡,享受那個發掘自己之後的愉悅時光。

我很認同她的說法,可能自己正處於一個無法認清自己,又在意別人眼光的情境因此有所共鳴,更讓我有想法的一處是,當王琄老師提及大家都是時間保有的人,你把時間什麼都讓出給別人,相形之下是對自己不好,這也是一種生活上的失衡,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呀,那一刻我突然驚覺一直以來對自己太過苛刻,雖然不是很極端教你成為一個會吵就有糖吃的孩子,但適時的為自己而聲絕對是必要的,畢竟長時間下我們都太在意別人眼光認同的自己,如此一來就無法主宰、理解自己,甚至鬆綁自己。

王琄老師反問大家會不會有想要扮演其他人的時候?也就是暫時不是做自己,而做變換生命的角色嘗試?

說實在的我還真的想過,因為有時候會羨慕別人,知道自己無法成為那樣的人就會希望住進那個人身體過一天看看,不過還好我們平凡人沒有這種超能力,不然我一旦有機會開了上流社會的眼界,可能我的人生就會出現:

可是瑞凡  我回不去了  像犀利人妻這樣精典的台詞。

王琄老師說當演員有一大部份動力是來自於可以扮演別人,轉換生命角色來滿足自己的假想,還有釋放真實自己壓抑的情感,從觀眾被引發宣洩情緒的共鳴得到另一種滿足與回饋,但儘管如此,對於外人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演員背後,其實過程是辛苦的,畢竟表演很難,而身為旁觀者看戲很簡單。

我想也是,當演員演得大粒汗小粒汗,即使吃足了苦頭,做吃了功課,角色不討喜或是演技不受肯定,如果沒有一定的深度去了解自己,很容易被市面上的輿論淹沒迷失自己。

而反觀看戲的人,雖然有人說看戲的是傻子,但傻歸傻,罵起劇情或人物來,可是精明幹綀的"狠"。

王琄老師的第二座金鐘獎作品,公視的「再見,忠貞二村」,她提到有一幕她拿著毛巾為即將從軍的兒子擦拭臉龐時,突然入戲到兩行淚立即自然流下了,她說在那幕至今仍然讓她印象深刻,因為她在那個時空下終於體會到自己的父母是怎麼樣的心情把自己帶大的,對子女的深深牽掛是什麼樣的心情,她說:「很多事不記得,但不代表它不存在。」

我光是想像那個畫面也想噴飯…不是啦,是噴淚,我相信母愛是女人的天性,親情題材永遠都是最賺人熱淚的。

電視收視率的統計數字,1代表全台有80萬人的觀賞,電視是一個很好的陪伴者,它可以殺時間,可以影響人,因此王琄老師提及只是很多人從業人員不擅用這個平台,畢竟表演這塊是可以影響很多人,讓世界美好的事發生的。

我相信她是想要表達的是現在電視的走向普遍偏頗了,我想也是這市場變了,觀眾口味愈來愈重了,用心製作引發善念的題材可能收視有限,在利益掛帥之下,大家都互灑狗血來衝高收視,相較之下有些人也漸漸把電視機當成家裏的擺飾,而從小就是電視兒童的我,最近的收視也改變了,不再賴在電視前,而改LINE在手機裏,

其實我好懷念小時候那個綜藝掛帥的時代,什麼「黃金拍檔」、「綜藝萬花筒」、「鑽石舞台」(不小心誤觸警齡了…@@),但我想說的是以前那些讓人笑到噴淚的短劇,還有主持人的綜藝梗都深深地豐富我的兒時記憶,深深影響我的健全人格。(這樣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我想說的是至少我學會幽默這件事,這就是屬於我那個年代電視對我的影響)

 

回到舞台劇-「八月在我家」,王琄老師在現實生活是個正面,心靈健康的人,與要進入的角色可以說是南轅北轍的性格,這確實考驗著一個演員的深度與成熟度。

這角色很鮮明,極欲控制女兒大小事,永遠無法滿意女兒的選擇,言詞犀利尖酸刻薄毫不留情,她從一開始的內心抗拒,接著即使心裏決定接受這角色進入自己的靈魂,但生理上還是有排斥自然的反應,因此她適度的去按摩舒壓,甚至去尋求另類的花精療法,因為真實的她內心是抗拒不好的事物,不喜歡負面的東西,而這角色是用生命來勒索、綁架丈夫和小孩的情感,身為旁觀者都會討厭的角色,卻要進入其中,還要演得就像自己,過程之辛苦可想而知,而她說:「某些事是有階段性的,過了就要丟」,因此當她下戲了,不會對角色有任何眷念,畢竟那不是真實的自己,演員是朝生暮死的藝術,要學著Let it go…。在此過程裏,她也了解到一個正常健康的生命,是應該要懂得去接受生命中的白天與黑夜,不能因為害怕黑夜而逃避,畢竟那都是生命會有的一部份。

我想這就是她身為一個資深演員的專業與智慧,而我也最敬佩像這樣不眷念曾經有過的成就,永遠設定自己在學習的定位,不停的向前走,向前看,回過頭檢視自己,而分享過程給後生晚輩,雖然我不從事表演工作,但落實生活我們也有很多不同的人生角色要扮演,怎麼樣在中間取得一個平衡,這才是最重要的,做什麼就要像什麼,最重要的是說什麼都要做自己,不要一昧地迎合別人累了自己,到頭來發現自己裏外不是人。

中間還玩了小遊戲,請七位觀眾在台上,站著舞台上被大家大眼瞪小眼,有的人顯得不自在,開始低頭、左搖右擺,有的人自在隨便你看,有的人放空…

接著要這七位觀眾每個人扮演內心想演的那個角色,站在舞台上大家變得有目的之後,表現出來的又不一樣了,但一樣的是這七位觀眾都是有勇氣的,而這個小遊戲其實是想要傳遞,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會害怕沉默,當面對別人的檢視,我們就會不自覺的武裝、防衛自己,因為害怕面對別人時被看穿,而演員更是一個赤裸的工作者,因為一次是被好幾十萬甚至百萬的人從電視機上檢視。

聽到這裏突然我覺得平時生活上面對的害怕都不算什麼了,只是向來自己習慣是把困境放大看,藉此得到週遭同情的眼光對待來讓自己好受,為自己有一個逃避面對的出口舖路,但現在想想,相較於影像工作者那根本是再渺小不過了,我想這應該是心理學上,有人比我慘,那我其實也沒那麼慘的心理變化作崇。

王琄老師一直強調適度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也建議大家落實在生活上,透過角色設定的遊戲,隨著新角色新生活會出現,增添生活的樂趣與色彩,取得生命的平衡,這是個很有趣的活動,今天可以試著做一個優雅的人,不同層面的自己,跳出框架,一定會有所收獲。

這點我相信,以前我還有寫日記的習慣時,對於自己多重人格的在日記本裏的分裂是感到開心的,因為雖然是自言自語,但會從第三、第四…第N者的角色來看自己,也會從中鼓勵自己,然而忙碌的生活抹殺了這一塊初衷,我也漸漸忘了從中尋找樂趣的動能,造成生活的嚴重失衡,做什麼都不快樂,現在我終於找到答案了,謝謝最近發生的一切,還有這一場小文學姐讓我代為出征的這場講座。

最後王琄老師很謙虛地告訴大家,這場講座其實只是一面鏡子,照出在座各位自己內心裏面有的東西罷了,讓大家知道自己都是最棒的,要知道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絕對是富足的,自己決定自己想走的路,對於別人的不理解,不要太在意,因為人生不是要做討好別人的事,所以不要一昧的向外求來肯定自己,藉此勉勵大家,她在讀書的時候學習戲劇理論的東西,但她當時就明白不能從理論中去學習表演,否則反而會淪為表演的工具,畢竟理論是實務所集結彙集而成文字罷了,因此她特別地強調,沒有感覺的東西叫文字,要自己親自驗證,才能活化那些文字,讀了才會有感覺

這種演講深深撼動我的心,好像做了場心靈SPA,也把我那阻塞已久的情緒水管疏通了,雖然歸納起來最大的重點就是"做自己",這好像大家都知道的事,但總有某些時候會迷失在人生定位,身陷在自己所設的迷宮裏,少了外力的刺激,那個固執的死腦筋好像就是會繞不出來,我終於找回那個會開心面對一切,喜歡散播歡樂的自己了,這個他躲超久的,現在抓住了他,嗯~才不會再放過你呢。

學會接受那些生活上香蕉你個芭樂的壞事

讓它成為有用的酵素來幫助消化

學會優雅的吵架攻防戰

勇敢活出自己

才是王道

共勉之

註: 

舞台劇-「八月在我家」: http://www.greenray.org.tw/august/about.html

電影-「八月心風暴」: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aen51322269/

王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7%90%84 

中廣講座:http://www.bcccourse.com/course_view.asp?id=69

arrow
arrow

    霹靂嬌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